
精选活动方案范文汇总8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活动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方案 篇1 一、活动宗旨:
为活跃高二年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展现当代高中生的风采,迎接五四青年节,特举办高二年级歌咏比赛,歌咏比赛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歌咏比赛,加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弘扬民族精神,使同学们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刻苦学习。
三、活动主题:歌颂祖国,纪念五四。
四、参加人员:高二年级全体学生
五、活动时间与地点:
筹备及初赛 4月26日至4月30日 各班教室
决赛 5月5日 臻善楼前
六、比赛形式:
初赛 评委进教室初选,每个单元6名进入年级决赛
决赛 以团支部为单位合唱(要求连上下场每班5分钟)。
七、决赛要求:
1.演唱内容:各班自选曲目一首,所唱歌曲必须切合主题。
2.演唱形式多样化,可采用齐唱、合唱、领唱、朗诵加演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
3.演唱者表情自然、大方,着装要统一、整洁、美观。
4.各班可根据歌曲内容自行设计动作和准备道具。
5.各参赛班级必须有一名指挥,指挥手势要到位,节拍感强。
6. 赛前以抽签形式决定本班参赛顺序。
7. 排练时间:7:40-7:50 10:10-10:30 14:20-14:30 课外活动时间, 自习课及其余时间禁止排练,否则取消班级参赛资格并通报批评,由纪检部负责检查,规划方案《歌咏比赛活动方案》。
8.各班于4月25日前将节目单报团委单元负责人处由团委统一审核。节目单应包括歌曲名称、班级、歌曲简单介绍。
八、评分标准:
1.演唱者声音整齐、音色统一;歌唱声音要清晰、和谐。(20分)
2.演唱的感情要到位。能够较好地表现出歌曲情绪,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20分)
3.能准确地把握音准节奏,咬字准确、吐字清晰。(20分)
4.服装统一、整洁、美观。(20分)
5.指挥节奏准确,有表现和感染力。(20分)
注:以100分制进行计算。去掉评委打出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后算出平均分。
九、奖项设置
分单元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
十、具体分工:
1、团委及单元负责总策划
2、团委负责协调各部门关系,联系场地、音响、桌椅及比赛道具。
3、单元负责学生组织。
4、梅白鸽、陈乐负责初赛和决赛的评委工作。
5、郭翠梅老师负责比赛全部过程时的调控及安排。
6、学生会主席负责工作人员的挑选及会场纪检卫生等事宜。
十一、活动流程:
赛前筹备阶段:
1、规定参赛歌曲的数量,有无必选曲目及曲目的名字,及其他要求。(单元长 团委)
2、定时间地点。(单元长 团委)
3、确定主持人,工作人员。(郭翠梅)
4、确定奖励等次及各等次名额,确定等次的奖品,确定颁奖嘉宾、会前致辞嘉宾、会后
总结点评嘉宾。(单元长、团委)
5、联系场地及歌咏比赛时的音响、桌凳、水、奖状、奖品及道具。(团委)
6、初赛(2人)、决赛(7人)评委准备。(梅白鸽、陈乐)
7、奖状、评委打分表准备。(梅白鸽、陈乐)
8、各团支部准备。
比赛阶段:
1、学生会配合完成比赛各项工作,总负责为学生会主席。
2、纪检工作人员12人,负责维持会场纪律。
3、剧务5人,负责音响(1人)、桌凳(2人)、上下场指挥(2人)。
4、会前致辞嘉宾致辞,
5、主持人串词主持。
6、评委评分。
7、后勤保障(水、奖品等的保管和运输)2人
8、算分人
活动方案 篇2 一、活动名称
勇攀鄱阳第一高峰·20xx年鄱阳莲花山第一届登山旅游节
二、活动主题
健身运动,休闲旅游
三、基本原则
文明 健康 低碳 环保
四、举办单位
莲花山乡人民政府、鄱阳县体育局
五、时间和地点
举办时间:拟定20xx年1月 28日至2月5日
启动及比赛时间:20xx年1月28日12:18
登山节活动地点:鄱阳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各山峰
比赛地点:鄱阳县第一高峰——雷打石(745.6米)
六、登山旅游动内容
(一)媒体宣传
拟定于11月 17日至11月27日
1、鄱阳电视台、鄱阳湖新闻、鄱阳在线、大美莲花山、美在鄱阳、微鄱阳等
2、拟定于11月17日下午放鄱阳报社会议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届时由主办单位向媒体做活动介绍及答记者问
(二)登山活动及线路安排
1、登山旅游节启动仪式及比赛等
(1)时间:20xx年11月28日12:18分
(2)会场:莲花山乡中湾村
(3)参加人员:县领导、组委会领导、特邀嘉宾、参赛人员、新闻媒体、志愿者队伍、部分群众
(4)仪式议程
①请莲花山乡致辞
②请县体育局致辞
③请裁判员和运动员宣誓
④请县领导讲话
⑤请县领导宣布登山旅游节正式启动
2、健身登山比赛
(1)启动仪式结束后
(2)地点:莲花山乡中湾村
(3)参加人员:各报名参赛人员
起点:中湾村
终点:雷打石峰(海拔745.6米)
3、游客自行登山观景活动
(1)时间:20xx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
(2)地址: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各山峰
(3)推荐线路:
1、中湾至雷打石(全程约4公里,起点:中湾,终点:雷打石峰。沿途景点:观看群山绵连起伏,日出日落的壮丽景观及雷打石峰一柱擎天的雄伟气势。登山难度:☆☆☆☆
2、鲁村至芙蓉尖(全程约1公里)起点:下鲁村,终点:芙蓉尖顶。沿途景点:传统民居鲁村全貌)。登山难度:☆☆☆
……此处隐藏1500个字……个节目。2、歌舞类节目,自备音乐伴奏;器乐类节目,自带乐器;曲艺类表演,自备道具。
3、各年级组自行安排化妆和服装。
4、各年级节目必须在月1日前上报学校大队部。
六、彩排时间、地点
1、第一次彩排:月24日下午,田径场北侧大礼堂。
2、第二次彩排:月26日下午,学校田径场。
七、注意事项
1、正式演出时,各班按照周一升旗仪式队形观看,建议坐下观看。每班配备一位老师协助班主任管理。
2、表演前,相关老师注意及时把演出学生带到指定地点候场,演出结束后,负责把参演学生带回到本班队伍中去。
3、各班要提前加强学生明观看的教育,尊重演员的付出。观看过程中不得随意走动,不得提前退场。为保证演出效果,在演出过程中,各班要保持安静。
4、天气炎热,提醒学生做好防暑工作,可带适量饮用水,但不得带零食,建议带好遮阳帽。
八、具体人员安排
活动方案 篇6探索活动:嗅觉瓶
设计思路:其实,幼儿关于嗅觉的感官经验相对而言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好闻与不好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个探索活动“嗅觉瓶”,旨在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知识点:
1.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2.学习更多形容某种气味形容词。如:香的、臭的、刺鼻的……
一、活动目标:
1.分辨不同气味的物品。
2.学习将同种气味的物品归类。
二、活动准备:
1.各种有气味的物品,如:橘子皮、香水、肥皂、酸梅、风油精、樟脑等(可请家长协助搜集)。
2.胡椒罐(或底片合盖面挖洞)。容易找到的气味较浓的东西即可,不必一定照以上建议准备。
三、活动过程:
1.说说你闻到过哪些味道?感觉怎样?(香香的,臭臭的等等)
教师可引导幼儿用运用更多的形容词形容某种气味。
2.引导幼儿探索各种气味,增加幼儿的嗅觉经验,展示搜集来的有气味的物品,由搜集者介绍该物品,并请大家闻一闻。(也可说说闻上去有什么感觉)
3.找同伴
教师示范将同一种气味的物品分别放入两个胡椒罐中,一式两组。将两组四个罐子弄混,请自愿的幼儿拿起来闻一闻,并把相同气味的罐子放在一起,说说是什么气味。增加瓶子的组数,再按照上述方式进行。
活动结束后,将罐子放入活动区域,让有兴趣的幼儿继续探索。
活动方案 篇7一、比赛目的
1、通过眼保健操比赛,使全体学生更好地掌握眼保健操的动作要领,理解眼保健操的重要性。
2、使全体学生学会保护视力,树立终身为保护视力而努力的意识。
3、培养全体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参赛对象
圭峰小学1 ~ 5年级学生。
三、参赛办法
1、每班参加人数为10名,比赛前由评委会点名参赛。
2、全年级同时进行
3、以教学班为单位分年级进行比赛。
四、参赛内容
眼保健操一套。
五、比赛时间、地点
1、一、二、三年级第15周星期三下午3:30集中多媒体(一)举行比赛。
2、四、五年级第15周星期三下午4:10集中多媒体(一)举行比赛。
六、评分办法
1、采用现场评分的方法。
2、以10分为满分。(服装整齐、学生态度认真、精神饱满10%,学生眼保健操动作标准90%)
八、评分员
由全体体育老师负责。
摄影:梁健英、叶超良
九、奖励办法
1、一、二年级奖励前五名。
2、三、四、五年级奖励前四名。
活动方案 篇8一、活动主题
共架连心桥,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城乡手拉手,为孩子找一个成长伙伴。
二、活动理念
教育需要创新,需要触及学生的心灵。新《课标》下的教育强调:教育内容要根据现实,依托现实,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手拉手”活动能让队员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友爱,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同时,充分发挥两校之间的教育优势,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三、活动目的
1、让城乡的两个班级学生结成手拉手伙伴,通过系列的活动增进双方的了解,加深彼此间的友谊,引导双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促动,共同进步。
2、通过活动,让队员们真切地体会一份真挚的友谊,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3、通过送教下乡活动,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对方学校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四、活动内容
1、两校教师手拉手。
积极开展结对学校之间的互动式教研活动。立足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着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师间的结对,形成“传帮带”的联系纽带,共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主体意识、争先意识”,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促进结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两校学生手拉手。
(1)以开展学生“手拉手”结对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给小伙伴送上一份礼物(如一本书、一件文具或帮助订阅一份报纸或是制作一张卡片),通过城乡学生之间的结对,切实使少先队员在进城或下乡的实践过程中,接受锻炼,改变观念,更新思想。
(2)时机成熟时组织开展“城乡小学生相聚”活动,努力给“手拉手”小伙伴创造见面机会,深入了解对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增进友谊。
(3)以“我与小伙伴一起学”为主题,组织队员观摩或参加对方学校的学生活动或比赛。
(4)开展以生活体验为主要目的的“我把小伙伴带回家”活动。
五、近期具体活动安排:
1、手拉手找朋友:了解双方教师与学生情况,作出具体活动策划
2、手拉手交朋友:(我校派教师代表携带孩子们的书信和礼物到吕店乡中心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
(1)时间:20xx年11月
(2)地点:xx乡中心小学小学
(3)对教师的要求:送两节优质课下乡,积极开展结对学校之间的互动式教研活动。
(4)对学生的要求:要做到“五个一”: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给小伙伴寄一本好书(或一份报纸、一件文具、一张贺卡),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向小伙伴学一种新知识(或新本领),后两项可作为后续活动,目前,只开展“三个一”活动。
3、学校手拉手:由学校捐赠给吕店乡中心小学部分教学图书,助学帮教。